2025年01月11日

文旅 | “西学东渐”和“东学西传”的缩影——上海徐家汇藏书楼

作者: 舒念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3年01月30日 10:21 |
播放

提到上海,不得不提及的一定是海派文化。而海派文化最显明的特征就是中西交融,作为海派文化的源头徐家汇更是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,其中徐家汇藏书楼便是“西学东渐”和“东学西传”的缩影。

徐家汇藏书楼,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创办的首座图书馆,也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具有公共性质的近代图书馆。

徐家汇藏书楼的“前世今生”

19世纪40年代,传教士纷至沓来,传教活动重新在上海等地开展,其中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便是重返江南的第一批传教士之一。

1841年4月15日-1848年4月15日,南格禄成为江南耶稣会会长。在任期间,南格禄曾派人来沪考察,并决定将徐家汇作为耶稣会院所在地。

1847年7月,耶稣会院竣工完成并投入使用。传教士一边传教,一边搜罗各地藏书,尤其是中国各地不同年代的地方志。因此,专门开辟了3间平房,定名为“修士室”,用作传教士藏书并查阅资料的场所。

1867年,因藏书渐渐丰富,便将原有的平房改建为两层楼房,下层用作藏书室,并在此楼的西南侧新建4层耶稣会传教士住所,称为“神甫楼”。

1897年,两层楼的藏书室拆除,将原有的藏书室移至神甫楼的东北侧,并扩建成新的两层藏书楼,又称“汇堂石室”、“大书房”。自此,藏书楼南北楼主题建筑雏形初现。

1956年,徐家汇藏书楼正式并入上海图书馆。

1993年,徐家汇地区因地铁工程建设,曾计划拆除藏书楼。后经巴金等知名只是分子联名呼吁才得以保留。

2002年,经过修缮的藏书楼自此向所有公众开放。

徐家汇藏书楼建筑特点

现存徐家汇藏书楼为南北交错的两幢建筑,外观为白色墙面、红色屋顶。

南楼,又称“神甫楼”,始建于1867年,原是耶稣会传教士住所,竣工后数度改建,于1931年固定为四层坡顶的外廊式建筑,砖木结构。南楼一楼原为藏书区,现为小型展览馆。二楼朝南小房间设有烟道和壁炉,原为神父居所,现为藏书楼工作人员的办公室。

与南楼相连的是藏书楼,也称北楼,即大书房,建于1897年,为两层双坡顶的砖木结构建筑,南北立面各有多个欧式壁柱尖券洋松百叶窗框。

大书房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融入了中西文化内涵。一楼,原为中文书库,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建造的;二楼为西文书库,依照梵蒂冈教廷藏书楼内部格局布置,书架落地到顶,中部设有腰廊,以便上下取书。

“西学东渐”和“东学西传”的缩影

徐家汇藏书楼是“西学东渐”和“东学西传”的缩影。

据公开资料显示,徐家汇藏书楼的早期收藏,汇集了十七至十八世纪中西交流的丰富资料,除了向中国传授西方机械、测绘、历算、水利、数学、军事制炮与铳炮技术等实用科学成就外,还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文化、习俗、儒学、伦理道德、艺术等。

徐家汇藏书楼藏书众多,其中不乏海内外珍贵书籍。解放前,藏书楼就藏有的1800年前出版的西文珍本多达1800种2000册。

目前,藏书楼主要收藏书籍为1949年前出版的外文图书、文献和报刊等,包括原亚洲文会图书馆、罗氏藏书、租界工部局洋文书院等图书馆藏书,堪为西文汉学古籍收藏重馆。这些书籍共有56万册左右,语种包括拉丁语、英语、法语、日语、俄语等近20种,内容涉及哲学、文学、历史、政治学、社会学、宗教等各种学科。其中,1800年前出版的西文珍本典籍、旧日文文献、天主教神学资料、汉学资料等藏书比较有特色。

1477年出版的《世界概论》是徐家汇藏书楼众多藏书中最早的一本书籍,它是一本西洋图书的“摇篮本”,属于西洋古籍珍品。摇篮本是指1450-1500年间,手抄本向古腾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本过渡时期所出版的书籍,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。《世界概论》是介绍的是西方古典世界的地理学概念。

藏书楼中收藏的另一本“摇篮本”是1480年米兰出版的《曼德维尔游记》,是西方“游记汉学”的代表作之一,与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是同年出版的,也是与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齐名的中世纪提及中国的游记作品。

藏书中还有一本非常珍贵的拉丁文与汉语对照的《中国智慧》,又被译为《中华箴言录》,于1662年清代康熙年间出版,是目前存世最早刻印出来的外文的论语翻译,国内的孤本,全世界只有7本。

据悉,这本书是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郭纳爵(Ignatius da Costa)与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殷铎泽(Prospero Intorcetta)共同翻译完成的,将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的部分内容翻译成了拉丁文,并在江西建昌刊行。

这本书开启了中国经典西译的先河,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“第一个里程碑”。这本书在中国出版史上也非常具有特色,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。中国传统雕版印刷基本都是竖排版的中文排印,而这本书是少有的横排版的外文排印。

德国耶稣会传教士基歇尔的《中国图说》也是藏书楼珍贵藏品之一,是中国宗教、世俗和各种自然景观、技术、奇观等及其有价值的实物资料的汇编,是早期汉学著作之一,它记述了传教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,并配有精美的绘图,被视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的“百科全书”。

参考资料:
徐家汇藏书楼,珍藏的不仅仅是时光 陈嘉音 生活周刊
徐家汇藏书楼的前世今生 暨江 参考网
上海最早的近代图书馆 徐家汇藏书楼 看看新闻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